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党上下务必准确把握和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道路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领导力量、历史方位、基本路线、历史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等内容,这些都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全国人民开辟的。它既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相异,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有所不同;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又体现了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断自我完善的改革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道路决定命运,信心凝聚力量。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走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越走越宽广,我们坚定而自信。
理论自信:铸就千秋伟业的科学指南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在其指引下,以改革开放为界,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向新的奋斗目标前进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理论体系具有系统性,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这一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源于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能力。有了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必将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制度自信: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不同层面的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曾精当概括,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先后建成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举世瞩目的项目,靠的就是这一优势。近些年来,面对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中国的制度优势迅速转化为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力量,我们反应迅速、及时,表现优质、高效。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中国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也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会一成不变,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不能接受任何西方大国颐指气使的说教。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至今,召开了30多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大批改革方案——国企改革破冰前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拉开大幕、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等等。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日益凸显,我们要有这样的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提升中国自信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文化建设、文化积累和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内容和本质特征,是提升中国自信、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精神动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必然诉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理论创新的深切呼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方面取得显着成效。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和源泉,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智力支持、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需要文化自信的支撑、引领与推动,文化自信能够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要将文化自信始终贯穿于道路拓展、理论发展和制度完善之中,发挥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灵魂性的引领与推动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面对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的新形势,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引领全体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让中华民族以更加坚定的“四个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