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农业生态条件,农业产业形成长时间同质化发展的格局。在农业产业化高歌猛进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布局的大背景下,保定农业迎来了历史的机遇,在“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服务新区、造福百姓”的指导思想下,谋划保定农业产业化,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空间维度上实现功能分区。根据已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研判,建议将保定区县农业规划为以下几个模块:
承载保定和雄安新区生态屏障功能区,包括太行山区7县1区(涞水、涞源、易县、曲阳、阜平、唐县、顺平和满城区)。重点发展果品产业和生态林带。坚持宜果则果、宜林则林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直接毗邻雄安新区担当鲜活农产品供应及服务的功能区,主要包括涿州、清苑、徐水、定兴和高阳北部区域,重点发展时令蔬菜生产、加工、特供和特服,坚持特色鲜明、依靠核心竞争力和近缘区域优势占领市场。
保南平原县特色产业区,包括高阳南部、博野、蠡县、望都和安国,根据产业基础和技术及文化积淀,发展中药材、辣椒、绿化苗木等,重点解决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和三产融合问题。
二是将产业兴旺与永续脱贫紧密结合。我市西部山区县是革命老区,虽然历经几年脱贫攻坚,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该区域农业产业依然薄弱,农民承受着生态保护和生存改善的双重压力。因此,应举全市之力,打造保护生态的果品支柱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健全产业链,形成高效益的价值链,彻底改变山区人民的生存状态,实现永续脱贫、永久告别贫困。
三是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着提高,还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也就是新时代的中小农场主,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中获利,还可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