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铁球的由来
毛砚
“保定有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这是流传多年的保定民谚。“面酱”不用多说,人们都知道;“春不老”是一种蔬菜名,用以腌制咸菜;“铁球”则是一种用以把玩的健身器具,又分响球和哑球两种。“保定铁球”很有名,可以说名播中外。它的由来,还有个动听的传说。
早在三四百年前的明朝年间,保定有一家铁匠铺,掌钳的师傅姓王,人称“王铁匠”。他不但为人忠厚老实,手艺上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了。齐、鲁、燕、赵一带的百姓视王铁匠的铁器为上等产品,规格地道,坚固耐用。练武人使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经他一手打制,锋利无比,不崩不卷。
一天,王铁匠正在打制兵刃,忽听街头传闻:“当朝宋御史被奸臣刘瑾诬害致残,回故里来养伤。”王铁匠听罢大吃一惊,急忙放下活计匆匆向宋府奔去。宋御史,原籍保定,掌管三边军政大权,为人刚直不阿,以秉公办案闻名。三年前,王铁匠之女秀菊,因貌美容艳被当地恶绅强行纳妾,秀菊誓死不依。多亏宋御史回乡探亲,从中搭救,才得安全回家。
王铁匠到宋府探病,得知御史被当朝巨奸刘瑾所害入狱,拷打成疾。瑾党败后,宋御史出狱回家养伤,经名医诊治,终落得个半身麻木,口语含混不清之症。这些天,王铁匠为御史的病情焦虑不安,寝食难下,恍惚中见药王刘守真(刘完素)驾临,并赠赐“玩握去瘀,乐音安神”的八字真言,说罢飘然离去。
王铁匠清醒后,越琢磨越觉得事出有因,八字真言字字在理。想那宋御史半身麻木,莫不是因被拷打积血成“瘀”而言?可是那“玩握”二字又当何解呢?
一天深夜,王铁匠苦思不解,渐渐困乏入睡,梦中忽听有人呼唤:“快随我来!”只见眼前炉火正红,一个紫面黑鬓的魁梧大汉正在打制一副如鸡卵大小的通体浑圆的球体,片刻之间即成二球,看上去银光四射,照得满屋通亮。王铁匠拿起二球,用手掂了掂,有一股热流通遍全身,再用手将二球旋转滚动,听到清脆悦耳的丁冬声响,立刻感到脑清神安,周身舒爽。“啊!这不就是治疗御史病疾之术吗?!”王铁匠自言自语道:“可这位师傅为何有这么大的能耐?莫非今天我真的遇到了神仙?”刚想到此,只听一小童说:“还不快快叩见师傅。”
随后,大汉师傅将制作铁球之秘诀传授予王铁匠。王铁匠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一手拿钳,一手拿锤,叮叮当当地试做起来。他这一试打铁球不要紧,只听他身旁的妻子唉哟哟地喊了起来,却原来又是一个梦。
王铁匠按照梦中景象,与妻子学说了一遍。不觉已鸡鸣三遍,东方破晓。王铁匠夫妻立刻起身开炉,打制铁球。经三天三夜地捶打抛磨,第一个球终于制作成功,摇动起来,声音浑厚洪亮,这时王铁匠虽然心神快活,可总归是三天三夜没合眼了,打第二个球时已持钳无力,落锤不灵了,只好由妻子掌钳来做。第二个球打制成了后摇动起来却发出轻柔清脆的声响。将两个球握在手心转动,“丁冬丁冬”高低音协调一致,使人悦耳清心,即后人所称的“雌雄球”。
宋御史接到王铁匠奉送的铁球,如获至宝,随时用手转动,到七七四十九天后,已大病痊愈。宋御史回到朝中,官得原职。皇帝问宋御史:“病体何愈之速?”宋御史将王铁匠奉献铁球之事讲述一遍。皇帝立刻派人将王铁匠请到宫中,专门打制铁球。
从此,带音响的铁球始在宫中使用起来。拒清朝皇室大内档案记载,《四库全书》总纂太师太保纪晓岚爱玩铁球,并向乾隆皇帝推荐铁球的好处,后来二人都长寿,乾隆皇帝活到八十九岁。清朝同治年间,宫中制作铁球的匠人,告老还乡,回到保定才将制作铁球的技艺传到民间,成为保定府的三宝之一,王铁匠作为保定铁球的一个正宗品牌也随即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