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一大批志存高远、奋发图强的热血青年以保定为起点,远赴法国勤工俭学,从此走上漫长的革命征程。百年后,当时间来到2021年,记者重走这一影响时代的红色故地,重温百年党史中的保定记忆,就是为了——
寻百年足迹 汲奋进力量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保定日报记者 吴战平 摄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三月,东风徐来,柳摇新绿,花朵初开,依托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首都“南大门”的保定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
百年前的保定,或许也如今天一样晴空万里,正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这座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注定与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结下不解之缘。
百年过去,再次走进位于裕华路北侧金台驿街上的保定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瞻仰红色印记,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仿佛跨入百年前的历史长河。
时光追溯至上世纪初,中国留法第一人李石曾(保定高阳县人)留学法国,并在法国开办工厂,提出“勤于做工、俭以求学”思想,开启了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7年,作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重要发起人的李石曾,先后在布里村和保定育德中学设立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之后在此基础上,全国一共开办了十几所留法预备班,这也使得保定成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步入馆内,讲解员刘茜茜细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缘起。
“在保定育德中学成立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是中国最早的留法勤工俭学高级预备班。该班教学质量之高,教学设备之良,赴法人数之多,是其他学校不能比拟的。”刘茜茜介绍说,“在这里学习的青年,文化程度稍高一些,其他学生则被安排在距离保定约40公里的高阳布里村初级留法预备学校学习。”1918年夏秋,到北京的大批湖南青年,大多转入保定地区的预备学校。特别是1918年9月,育德中学招收的第二批学生以湖南籍最多,有“湖南班”之称。
正因此,1918年10月6日,在位于西大街与唐家胡同交叉口西南侧的保定第一客栈,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便是湖南籍青年领袖毛泽东。这是25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保定,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24岁的萧子升和23岁的蔡和森。这几位给中国历史带来深刻影响的风云人物,此行的目的是看望保定地区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湘籍同学。
这段往事被同在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求学的湖南青年贺果记录在日记中,这本日记又称《上谷日志》(因保定古称上谷郡而得名),该日记被列为国家近现代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保定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贺果在日记中写道:“是日下午,长沙初级班30余人到此。余等在此同学多到站欢迎,搬运行李。分寓第一栈,泰安栈。……萧君子升、毛君润之、蔡君和森自北京来。”
1920年9月26日,已在法国近一年的贺果又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是旧历中秋。去年今日已到上海,前年今日却在保定……”除了对保定的怀念,字里行间更多的是他对同学和好友毛泽东的思念。今天看来,寥寥数语的文字背后,不仅见证了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节点,更真实地记录了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珍贵历史片段。
除了《贺果日记》,展墙上还展示了两封重要的书信。一封是1920年蔡和森在留法期间写给毛泽东的信,这封信明确提出要“明目张胆地建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蔡和森充满激情的来信,让当时同样满怀报国热情的毛泽东产生强烈共鸣。在回信中,毛泽东表示“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同意”。此后,蔡和森在法国连续致信毛泽东和陈独秀,提出了系统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字字烁金,可以说蔡和森是在建党前夕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和“组织共产党”主张的第一人。除蔡和森外,当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学子们在欧洲接受教育后,与国内先进分子都不约而同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出路问题,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毫无疑问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的重要一页。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记者在一面巨幅投影墙上看到这样一首诗,“出国去,走东海、南海、红海、地中海,一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瀚,送你到那自由故乡的法兰西海岸。到那里,举起工具,出你的劳动汗,造你的成绩灿烂。磨炼你的才干,保你的天真烂漫……”这是1920年6月8日,周恩来在天津检察厅看守所中写给即将赴法的同学李愚如的诗,这首诗也表达了周恩来要赴法勤工俭学的强烈愿望。同年11月7日,周恩来登上去往法国的邮轮。
与此同时,16岁的邓小平也来到法国勤工俭学。纪念馆内展示的两份已经泛黄的文件便是邓小平当年在法国的注册登记卡和雇佣档案卡,该文件原件现藏于法国夏莱特市档案馆。这段留法经历大大开拓了邓小平的视野,在那里他经常与其他中国青年交流,对世界和中国的形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正是基于这种世界眼光, 半个世纪后,邓小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从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先后有20批约1800余名中国学生踏上了法兰西的国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进入高潮。
回望历史,这次运动无论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还是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皆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其中不仅有后来成为中国政界领袖及要员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还有科学家钱三强、郑大章,艺术家徐悲鸿、潘玉良、林风眠,文学家巴金、萧三等。
追寻这些伟大的历史足迹,我们不仅看到了百年前负笈求学的中国青年的身影,更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和百年未变之初心、使命。
“只有了解历史,知道党是怎么走过来的,才能真正走进那个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中国,才能理解是‘为人民谋幸福、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支撑革命先烈视死如归。”走出展馆,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显得更加庄严肃穆。站在门口,讲解员刘茜茜停留许久:“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的力量。”
站在时光的渡口,历史用一种巨大的感召力让今人的梦想有了最具价值的指引和支撑。回望百年,保定能够成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肇始之地,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骄傲。百年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已经载入史册,载入史册的还有保定人民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而如今,这种精神已经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并不断升华。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相信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保定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保定日报记者 云娟
来源 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