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人才振兴是关键。我市现有高职院校6所(省部属3所),中职学校61所(含技工学校),其中省级优质高职院校2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6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1所,拥有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学校(120项目校)17所,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按照中央“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农村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优先支持高水平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精神,“十四五”期间,通过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是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一)公办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普遍较弱。其中,在校生规模平均不足2000人、生均用地不足3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足20平方米,专任教师数和生师比、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印刷图书数量、每百生教学用计算机数量四项主要指标大都不符合标准。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方案不能充分满足地域产业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地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职教培训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一些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依然较弱,尚缺乏对这些人群的针对性职业教育培训。2016至2018年,保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486人。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5273人,青年农场主300人,生产经营型501人,专业技能型290人,专业服务型1122人。在培育对象遴选上,18至45岁人数所占比例较低,培训大多以50岁以上群体为主。培训对象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生事物慢。职教培训与乡村人才需求仍不匹配。
(三)当前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农村人力资源空心化的情况依然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庞大并且缺乏回乡动力,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机制留住人口,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充分人力资源。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的实用性亟待提高,缺乏畜牧、水产、林业、供销等专业团队“量体裁衣”式的职业教育规划。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面向乡村的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一是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职业教育政策,在乡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上多措并举、深耕细作、加大力度,通过人才帮扶、产业帮扶、结对帮扶等方式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对接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推动跨区域帮扶协作发展。二是给予县域职教中心、职业学校等培训主体专项政策扶持,助力他们根据乡村经济产业特点开设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三是对培训主体的培训成果进行量化排名,促进职业教育有特色有质量有规模推进。
(二)建立健全乡村经济困难学生职业教育帮扶机制。一是精准资助乡村经济困难学生,职业院校实施招收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尤其针对具有返贫致贫风险家庭,单独建档。二是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监测,将家庭成员中具有劳动意愿、劳动能力成员纳入职教帮扶数据库,实施精准帮扶,力争职教一人,就业一人,受益一家。
(三)加强职业教育在脱贫致富方面典型案例宣传工作。要把职业教育在脱贫致富方面的典型案例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职教工作,宣传先行。一是通过职业教育政策宣讲、典型引路和思想工作,广泛宣传职业教育优势。二是以身边的真人真事,讲好职业教育脱贫故事。通过职业教育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现身说法,从思想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通道。三是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和职业教育培训成果,吸引鼓励更多离乡打工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增加乡村经济活力。
(四)加大按需培训、分类培训、精准培训、现场培训力度。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科学调整职教人才培养定位。一是开展走访、调研、邀请专家为培训方案“把脉会诊”,针对不同受训人群、不同层次制定切合各地实际的培训方案。二是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的原则制订培训计划,进行按需培训、分类培训、精准培训、现场培训,加强问题导向,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切实符合乡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民盟保定市委副主委
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院长 民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