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西大街的保护与开发
西大街的开发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十多年后又有了新的进展,当时媒体报道了开发的消息,于是古城各界人士呼吁议论多起来,西大街门脸经过了更新维修,道路经过了整治,新铺了条石,但最终的结果怎样呢?
2003年3月,国家创建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小组在检查保定创优工作中,对保定西大街提出了衷恳的意见。他们认为西大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个亮点,发展旅游很具有潜力,但现今保护开发并不能令人满意。街面错落无序,卫生脏乱,店铺商品无古城特色,历史人文韵味不浓。简而言之,特色的主题不突出,软开发的意识尚没有形成。
西大街作为我市一条保留有清末民初历史痕迹的商业街道,应该在名城、旅游城市中发挥作用。
一、西大街保护开发的意义。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后,西大街在民国时店铺已林林总总,如贤良祠具有西式砖雕的门楼、原四美斋三开间中式点心铺、原老槐茂酱菜铺的风貌、1952年拍摄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三开间万宝堂药店等等,逐步形成了“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建筑特色,曾经成为古城历史上的一个缩影。这条街道目前已为我市在旧城改造之后,重点保护的唯一留有历史痕迹的商业街。笔者以为,保定要保留“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就不能没有从形式到历史内涵的西大街;不能没有一个有形遗产氛围的西大街;保定市区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龙头,发展旅游业,也不能没有一个具有历史人文和特色商品的西大街。
二、西大街开发的优势。人文特色优势。保定毕竟是古城,有自己有历史特色的西大街,应善加珍视利用,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尽管有些土得掉渣,但它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本钱,地域的文化个性,往往比共性中的文化更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艺术生命力。发展旅游商品经济的潜在地理优势。西大街位于保定的闹市区中心,西部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贤良祠、杨继盛祠堂,中部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稻香村;北接城隍庙文化街,南邻保定商场、裕华中路,隔路与东大街相望;又与文物国保单位总督署、古莲池、大慈阁等古迹百米之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和商业氛围。借题发挥,拓展市场的优势。我市现有两处古物市场,周日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过客近千人。其中北唐家胡同古物市场与西大街相接,如能利用市场优势增大宣传,吸引文化商贾云集,可以形成西大街的卖点,提高知名度。
三、西大街保护开发中的形式与内容问题。形式上,西大街在开发中可采用包括聚像在内的多种手法。如展现西大街清末民初历史的风格画、图片,反映老字号店铺生活、生产场景的人物雕塑、模盘及历史实物。在古城的文化产业经济中,如棋院、茶艺、跤坛、毛毽铁球等文体娱乐的特色项目,都是西大街文化演艺容纳的对象。西大街建筑的装饰标志也应讲究艺术性,广告、灯箱、招幌应有特色,除保存好尚存的历史牌匾之外,请名人、书家写牌匾和雅联,“书法提字要象书法展那样引人”,与环境氛围相融在一起,不但能产生名人效应,也体现了人文艺术特点。内容上,将那些有浓郁乡土风味的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等种类作为首选,与其店铺呼应形成风貌,才能使人驻足问津。
四、西大街保护开发前后的论证招商组织宣传问题。 西大街的开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如果实施,前期可做市场调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然后再论证实施。保定的规划、人文历史、园林等各类专家人才济济,完全可以在历史名城和西大街保护开发中发挥顾问团的积极作用。名城优化环境,应考虑扶持传统商品的立足。对老字号商品、特色工艺品及文体娱乐的招商引店中应先出台优惠政策。要发展旅游,就应有继承,留给其一席之地,有优秀的文化产品问世,才能打开市场,为旅游业发展服务。政府应成立专门办公室,组织各界专家论证规划草案,倾听不同的意见,引导开发商执行既定的规划方案,监督保护现有遗产不被破坏,文物的修复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招商引资中应出台五年或十年的优惠条件,老字号特色商品应加以保护,文化内容丰富并有吸引力的各类项目作为首选入街。开发的中后期,利用广告媒体对内容加以策划宣传,以提高在省内外及京津的知名度,吸引外来投资。以优惠收费扩大西大街作为影视外景地的影响,宣传中用以弘扬古城的传统文化产业型经济等等。